封面
版权信息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医文化精神:主题的选择
一、历史的追问
二、现实的逼迫
第二节 文化诠释的书写形态
一、“纵观视角”的融贯阐释
二、“横看视角”的映射分析
第二章 《黄帝内经》生命观的中和思想
第一节 天人观及其中和思想
一、天的概念及其内涵
二、人的概念及其内涵
三、天人合一的中和意蕴
第二节 人体观及其中和思想
一、人体观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形神合一的理论内涵
三、形神合一的中和意蕴
第三节 疾病观及其中和思想
一、疾病观的中和意蕴
二、疾病防治观的中和意蕴
三、医学方法的中和意蕴
第三章 藏象经络理论的中和思想
第一节 脏腑整体观及其中和思想
一、四时五脏阴阳的认识方法
二、脏腑功能及其内在关系
第二节 情志学说及其中和思想
一、情志与脏腑的关系
二、情志学说的中和意蕴
第三节 体质学说及其中和思想
一、体质学说的理论内涵
二、体质学说的中和意蕴
第四章 病因病机理论的中和思想
第一节 病因理论及其中和思想
一、发病观的基本内涵
二、过用思想的理论内涵
三、过用思想的中和意蕴
第二节 病机理论及其中和思想
一、阴阳失调与中和
二、正邪盛衰与中和
三、六气病机与中和
第三节 病证理论及其中和思想
一、病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二、病证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三、病证理论的中和意蕴
第五章 诊法论治理论的中和思想
第一节 诊法理论及其中和思想
一、望诊理论与中和
二、闻诊理论与中和
三、问诊理论与中和
四、切诊理论与中和
五、四诊合参与中和
第二节 治则理论及其中和思想
一、治病求本与中和
二、标本先后与中和
三、顺势而治与中和
四、扶正祛邪与中和
五、重治未病与中和
第三节 治法理论及其中和思想
一、表里异治与中和
二、虚实补泻与中和
三、寒热温凉与中和
四、正反逆从与中和
第六章 养生理论的中和思想
第一节 养生的意义与作用
一、养生概念及其内涵
二、养生的理论基础
三、养生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 养生原则及其中和思想
一、整体调摄与中和
二、协调脏腑经络与中和
三、保养精气神与中和
四、劳逸动静与中和
五、三因制宜与中和
第三节 养生方法及其中和思想
一、形体养生与中和
二、饮食起居养生与中和
三、情志养生与中和
第七章 《黄帝内经》中和思想的医易会通
第一节 易学的中和思想
一、爻位居中的中和思维
二、“时中”思想及其意义
三、“和”思想及其意义
四、“三才观”及其意义
第二节 天人观的医易会通
一、人与天地相通应
二、人与天地运行规律相统一
三、医者应把握天地人关系
第三节 阴阳观的医易会通
一、阴阳观的医易互参
二、变易观的医易互通
三、象数观的医易互鉴
第四节 “生生精神”的医易会通
一、以生生之气为根本
二、以生生之用为主旨
三、以生生之理为核心
第八章 《黄帝内经》中和思想的医儒会通
第一节 理论基础的融贯互参
一、儒家的中和思想
二、理论基础的医儒互参
第二节 国与身相统一的医儒会通
一、国与身相统一的医儒融贯互参
二、保持国与身恒常状态的医儒融贯互参
三、治世愈疾根本原则的医儒会通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医儒会通
一、医者要有儒家情怀
二、事亲者知医做儒患
三、医患友爱久久为功
第九章 《黄帝内经》中和思想的医道会通
第一节 道家的中和思想
一、以“道”为本体的中和自然观
二、“反者道之动”的中和辩证观
三、顺势静观的中和认识论
第二节 生命理论的医道会通
一、生命本原的融贯互参
二、道家精气学说与中医气学理论
三、生命存在与变化规律的相参相应
第三节 辩证思维的医道会通
一、矛盾普遍性存在的理论一致性
二、事物矛盾变化的内在关联性
三、事物运动变化法则的贯通性
第四节 自然养生的医道会通
一、养生观的融贯统一
二、养生原则与方法的融贯参照
三、理论本质的融贯会通
第十章 《黄帝内经》的中和文化精神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精神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精神的含义
第二节 《黄帝内经》中和文化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一、医学科学本质的中和文化精神内涵
二、朴素唯物辩证法的中和文化精神内涵
三、致和守中的中和文化精神内涵
四、《内经》中和文化精神的理论特征
第三节 《黄帝内经》中和文化精神的内在价值
一、《内经》中和文化精神的逻辑理性
二、《内经》中和文化精神的价值理性
三、《内经》中和文化精神的实践理性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注释
更新时间:2024-05-22 10: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