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父母语言对孩子的意义,可能比任何昂贵的早教班都更加深远。推荐父母将这本书买来看看,参考这本书的方法,用“语言”帮孩子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这本书会指导父母如何在和孩子的对话中,“塑造”孩子的大脑。家教理论13.3万字5.9万人气
- 会员下面这些场景,你是否似曾相识?孩子只要一哭闹,你就乖乖地顺从他,不管他想要昂贵的玩具、不健康的零食还是长时间地看电视。家务活儿都是你一个人在做,无论你的孩子多大,都不会帮忙。把“你真聪明”“太棒了”“做得好”挂在嘴边,哪怕孩子表现平平。……孩子将一切视为理所应当的心理,不仅让父母精疲力竭,还会给他的未来埋下隐患。但这种心理并非不可避免。本书作者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出32家教方法9.9万字5.8万人气
- 会员“喂”故事书长大的宝宝是在“爱”中成长的,故事里的养分就是“爱”!本书精选130个胎教故事,包括经典的童话故事、生动的成语故事、奇妙的神话传说、有趣的民间故事、励志的名人故事、好看的动画故事……每天5分钟,读故事给胎宝宝听,陪伴他在充满爱、智慧与温暖的环境中成长!随书附赠130个故事音频和100首胎教音乐。忙碌的时候,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和胎宝宝一起听故事,享受轻松愉悦的胎教音乐。音乐和故事,胎教、胎教早教7.2万字5.8万人气
- 会员很多父母常说:“我的孩子我还能不了解?”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深层的渴望。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通过40余年研究发现: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也会疏远与父母的关系,而这使得父母更无从看见孩子。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内心不断积累的缺失感心理疏导14.6万字5.8万人气
- 会员在中国,有学龄儿童家庭中,大部分家长都会辅助孩子学习。然而,当家长辅助孩子学习的时候,总会出现不和谐的画面。孩子为什么这么抵触学习?其实并不是陪伴孩子学习这件事有问题,而是还没有找到陪伴的合适方式。为此,河北名师李素娟老师将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及教育心得集结成书。全书共分八章,全方面列举了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孩子的心理状态,以及家长的应对策略。将每个家长的痛点都以情景还原的方家教方法5.3万字5.8万人气
- 会员同名电视剧在Netflix全球同步播出,被誉为亚洲版“黑镜”,引发广泛热议,获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豆瓣万人评分8.4。原著出版后引发巨大争议,数月雄踞博客来总榜No.1。无数读者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自己。一位家庭教师长达八年的观察,九个震撼人心的真实家庭故事。这世间最大的伤害,打的旗号叫“为你好”。有人坚信女儿患有多动症,直到她真的患上多动症;有人偷偷希冀着,父亲向她走过来,对她说一句,好女儿,家教方法12.1万字5.7万人气
- 会员走过小学六年,乖巧听话的孩子,悄悄变成了满身是刺的小刺猬。莫名其妙的偏执、终日紧闭的心门、偷偷进行的恋爱……这些看似叛逆的背后,蕴含的却是成长的力量,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了,他们急于证明,我已长大。专家刘称莲将自己陪女儿走过青春期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明白对眼前“来得偶然,去得必然”的孩子,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其当然,顺其自然”。因为所有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全地离开我们的怀抱,在外面的家教方法8.7万字5.6万人气
- 会员中国的家长总是最苦情的家长,不怕累,不怕苦,半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关键点。3岁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懂得了这一点,父母们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书将3岁关键期的幼儿发展进行了详细而通俗的讲述,告诉家长如何在让孩子在3岁的时候长对了,那么以后就一劳永逸了。家教方法15.5万字5.6万人气